地址:鎮江新區丁卯南緯四路36號2號樓
郵箱:
zjhuake@163.com
1361223511@qq.com
13959194001@139.com
發布時間:2013.01.11 新聞來源:鎮江華科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
0前言
經過多年的發展,光纖光纜領域的技術標準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對穩定的標準體系。其中ITU-T的G.65x系列建議書,IEC的60793和63794系列標準,GB/T9771、GB/T15972、GB/T12357等系列國家標準,以及以行業標準為主的一系列光纜標準等,為光纖光纜產品的生產、工程建設和進出口檢驗提供了先進、統一的技術規范,提高了整個行業的標準化、規范化程度。
隨著近年來光纖光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,部分標準的技術細節也在隨之更新和修訂,以更加適應市場的需要。本文主要介紹了2009年以來在光纖光纜領域技術標準的最新進展情況,并針對最新的修訂內容進行了詳細解釋。
1光纖技術標準進展
1.1ITU-T光纖技術標準進展
1.1.1ITU-TG.650.1
ITU-TG.650.1于2010年進行了修訂,其中主要的更新為以下幾點。
a)ITU-TG.650.1-2009第5.3節,刪除了跳線截止波長的測試方法。由于實際意義較小,單模光纖規范中均刪除了跳線截止波長的定義和指標要求。
b)ITU-TG.650.1-2009第5.3.1.3節,截止波長的測試步驟,對打圈參考法和多模參考法的使用進一步給予了詳細解釋。對于打圈參考法,所打圈的半徑應該在測試之前予以確定。圈的半徑應足夠小,以濾除次高階模式,卻不應太小,以至于引起長波長處的宏彎損耗。對于G.652~G.656光纖來說,典型的打圈半徑為10~30mm,但對于某些G.657光纖,圈的半徑可能要求更小。對于一些G.657光纖,由于其優異的抗彎曲特性,使用打圈參考法測試截止波長可能并不適合,這種情況下,推薦使用多模參考法進行測試。
c)ITU-TG.650.1-2009第5.6節,增加了宏彎損耗的測試方法。
1.1.2ITU-TG.650.3
ITU-TG.650.3于2011年以增補文件的形式新增了資料性附錄三:“在已安裝的鏈路上區分宏彎點和熔接點的方法”,其主要原理是依據測試2個波長處的雙向OTDR曲線,對于某一個損耗事件點,根據2個波長處實測損耗值,計算宏彎因子,再通過宏彎因子判斷該處是否為異常宏彎點。由于G.657光纖的彎曲損耗一般很小,建議書中注明了此方法一般只適用于G.652光纖。同時,在不清楚鏈路中使用的光纖類型時,此方法也不適用。
1.1.3ITU-TG.652~G.656
G.652~G.656系列標準均在2009—2010年進行了更新,但實際的技術指標并沒有大的變化。
所有單模光纖系列的標準中,均刪除了跳線截止波長的相關內容。
1.1.4ITU-TG.657
2009版的ITU-TG.657較上一版本變化較大,主要表現在對光纖分類上,由最早的G.657A和G.657B改為了G.657A1、A2、B2、B34個子類。